资料大小:3.800 GB
资料形式: 视频 时长: 795 分钟 拍摄质量: 常规拍摄 分辨率: 576 主讲人: 艾儒棣等
关于视频时长与截图不符的说明:因为截图时,有一个视频的格式不一样,所以无法一起截图显示时长,故上面的视频时长与下面的截图显示的视频时长不一致。望熟知。
人物简介:
儒棣,成都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87年聘为副教授,1992年任中医外科硕士生导师,确定了“中医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方向。1997年聘为教授,2003年任中医外科学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四川省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四川中医》杂志编委、卫生部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评审委员。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四川省精品课程中医外科学负责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候选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师。拥有良好医德,受到人们爱慕。
中医外科药物学简介:
中医外科学独具特色,历史悠久,于1956年由全国著名中医外科名家罗禹田教授、文琢之教授建立,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1999年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重点课程并开始面向西部招收中医学中医外科方向本科生。本学科点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研究方向稳定、人员梯队合理、技术手段先进、教学体系完善的学科体系。但由于时代的进步,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中医外科学先后经历了自编教材到规划教材的编写及使用过程,并结合多媒体,开发出能体现该课程直观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确立了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本课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办阶段
1956年在成都中医学院开设了中医外科学,使中医外科学的教学由过去的“师带徒”转变为课堂教学,教材采用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中医外科学简篇》用至1962年;1962年后采用全国第二版统编教材顾伯华主编《中医外科学》,我校罗禹田教授担任编委。此教材用至1973年,为我省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培养了第一批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1973年至1980年。此阶段根据西南、西北地区实际,由邹学熹教授、艾儒棣教授编著的《中医外科学》进行教学,该教材主要突出我校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科研特色,受到各使用高校好评。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1980年至今。此阶段主要用由顾伯华、顾伯康、陆德铭主编的四、五、六版《中医外科学》,邹学熹教授、曹吉勋教授担任编委。2003年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曰庆主编的《中医外科学》,艾儒棣教授担任副主编。2002年艾儒棣教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面向21世纪创新教材的编写,担任副主编。2004年艾儒棣教授担任副主编编写了《中医外科学习题集》,2005年艾儒棣教授主编出版了《中医外科学考试题解》,均为国内高校中医外科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来源:副业百科YN521.CN提供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