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董小萍,女,1957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1998年晋升为教授。
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药学教育》编委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药师认证专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为中药及其复方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曾作为访学者赴香港浸会大学讲学和学术交流半年,赴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药学院WHO协作中心学习和工作两年,进行抗生育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研究论文分别在Pharm Res, Planta Med和J of Nat Prod等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学科简介:
建国初期,传统的中医药人才一直依靠几千年承袭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直到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创建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我校为其中之一,既开始进入中医药人才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
肖崇厚教授是《中药化学》课程的创史人之一。中药化学课程从学校创办初期的自编油印讲义开始,至上世纪80年代初,肖崇厚教授与陆蕰茹、杨松松等全国著名专家共同努力,开创性地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化学》教材,奠定了中药化学教材的模式。随着中药化学学科和课程建设的发展,中药化学的学科内涵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材也隋之不断修订,而中药化学课程规划教材1-6版均由肖崇厚教授任主编。
至上世纪末,为适应新形式的需要,编纂了以董小萍教授为副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药化学》。此外还编写了与课程建设相关的《中药化学指导丛书》(副主编)、《中药化学学习习题集》(副主编)、全国执业药师考试应试指南《中药化学》(副主编)等,使本课程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并对全国中药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依托于我校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强有力支撑,伴随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中药化学已发展成为拥有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具有中药学中药化学方向博士学位培养资格的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在中药化学方面卓有建树的硕士、博士和中青年专家。在课程的建设中,形成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中药化学的理论体系,创新中药化学的研究手段,改革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编撰出有本学科特色的与时代发展要求想适应的教材和专著,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建成全国一流的品牌课程”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